close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主治醫師 翁菁菁
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 02-8773-5501
梳化╱蔡琇惠 0930-552-329
模特兒╱媽咪 王儷蓉 無敵可愛女寶寶 黃鈺珺


前言:剛出生的寶寶全身都是軟綿綿的,但是慢慢地他的脖子會變硬,也開始學會坐、爬、走路等,這是正常寶寶必經的成長之路,但也非一蹴可幾,本文將概略地介紹嬰兒的身心發展歷程,並從下期開始介紹簡單的成長小遊戲,讓爸媽們 在閒暇之餘動動寶寶的身體,一來可刺激他的身心發展,再來也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喔!


四個項目看發展:粗、大動作;細、小動作;語言發展;社會情緒
寶寶的身體還有心理究竟應有那些發展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中心兒童心智科翁菁菁醫師表示,寶寶的身心發展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部分來看:1 粗、大動作;2 細、小動作;3 語言發展;4 社會情緒。翁醫師表示,最明顯的發展就是粗、大動作,其發展順序是從頭到腳,亦即寶寶先學會控制頭頸部,而後是上半身、手臂的動作,最後才是下半身與腿部。大致上的順序如下:脖子變硬→學會翻身→會坐→爬→扶著站立→走路。


在細動作的部分,寶寶的手指在最初是手掌緊握的狀態,而後會慢慢地張開,到了四個月大時,他會用手掌握抓東西,到一歲左右則可使用手指抓東西,大致的順序是:握住搖鈴→搖動物體→把物體塞進嘴巴→將手上的物品換手拿→使用手指頭捏東西。


至於語言發展,翁醫師表示,寶寶在一、兩個月時就對聲音有反應了,但一直到三、四個月他才能夠聽到聲音並且把頭轉向聲音來源的動作。而他的發聲能力在三個月以前主要是哭、笑,還有喉部的咕嚕聲,而在在六個月前後會先發出「ㄚ」「ㄛ」「ㄧ」「ㄨ」等母音,這時候他只是發出聲音,並不是字,所以聲音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在六個月之後,他開始牙牙學語,除了母音之外,還會發出子音,但是說出的字仍然沒有特定的意義,一直到十個月之後,才會講出一、兩個簡單而有意義的字,例如爸爸、媽媽。而此時的他口腔中還會有很多動作,最常見的就是玩口水。


在社會情緒的發展上,逗弄一到兩個月的寶寶能夠使他笑,特別是他看到主要照顧者會很高興,在六到七個月時寶寶能夠辨認陌生人,有些寶寶認生的能力也可能到一歲才出現,在寶寶快一歲時,若是主要照顧者要離開他,他會有分離焦慮,分離焦慮的表現是:跟他說再見時他會哭泣,或是看不到照顧者時會尋找他。


一歲後看小細節
翁醫師表示,寶寶身心較巨大的變化多發生在一歲之前,一歲之後,寶寶的動作發展主要都是小動作上的變化,他會發展得越來越精細,協調度更好,因此這個時期的寶寶動作發展可以半年作為一期來觀察。在一歲半之前,寶寶學會了跑、踢東西、在扶手的支持下上下爬樓梯、側走、後退等等,最重要的是正常的孩子能用食指指認物體,以手指出他的需求,這個動作能夠同時觀察到寶寶的細動作與語言發展,因為用手指指出自己的需求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方式。在語言的發展上,寶寶至少要能說出第一個單字。


而一歲半到兩歲這段期間,寶寶的動作發展得更完整,也明白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功能,手指能夠靈活地翻書,在語言上則應該要擁有說出50到100個字彙的能力。


發展順序有快有慢
翁菁菁醫師表示,這四種發展項目會彼此交互影響,而每個寶寶的發展順序有快有慢,但是一般都會依循著上述的原則,但也有寶寶會跳過某個階段,或是順序對調,例如一般的寶寶是先學會爬接著嘗試扶著物體站立,但也有寶寶可能會跳過爬的階段,直接由坐著發展到站立,或是爬與站立的順序對調了。不過如果有寶寶一出生脖子就是硬的,那也可能代表著異常。


落後半年以上需就醫
既然寶寶的發展順序有快有慢,那麼爸媽們該如何判斷寶寶只是發展得比較慢,還是有遲緩現象呢?翁菁菁醫師表示,與一般的發展狀況比較,正常的寶寶即便發展得較慢最晚也不會晚於半年,也就是說,如果寶寶在一歲左右還不會翻身、爬行,或是在一歲半還不會獨自行走,那就得就醫了解狀況囉!


女生的語言發展較快
翁菁菁醫師表示,每個寶寶的發展有快有慢,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女寶寶通常語言發展得較快,而男寶寶的肢體發展則較快,前後大約差距三個月。


翁醫師表示,爸媽們可在帶著寶寶做健康檢查以及施打預防針時,一併勾選兒童手冊中的發展篩檢表,小兒科醫師可從爸媽們的勾選狀況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有一個概略的了解,若是發現問題,也可及早轉介給兒童心智科醫師診斷問題。基本上,任何遲緩問題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最好。







(詳文請見2007年三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超愛豬弟 的頭像
    超愛豬弟

    超愛豬弟的部落格

    超愛豬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