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最困擾的事,不外乎就是想了解寶寶心裡的想法!寶寶不會說話,卻能利用不同的動作、哭聲,來告訴媽咪:「她想要做什麼?」。本篇就要告訴您,如何依據寶寶不同的哭聲和動作,來判斷寶寶肚子餓、想便便、想撒嬌、生氣、想睡覺、身體不舒服、想打嗝的情緒表現。
我家的寶寶超愛哭?研究:正常啦! 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60~70%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治醫師李春銘表示,對還不懂得說話的寶寶而言,「哭」是與生俱來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以哭聲來表達各種情緒和需求,家長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藉由熟悉不同的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寶寶哭聲 透露7種情緒
情緒反應1:肚子餓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聶」的聲音。 B 寶寶的嘴巴會出現嚅動的感覺,感覺在吸吮什麼東西似的。
伴隨著啼哭之外,寶寶可能會主動將頭轉母親的胸懷尋找乳頭,或是頭部轉來轉去,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似的。此時若用手指接近寶寶的嘴巴附近,寶寶會不由自主地伸出舌頭作出吸吮的動作,這就表示,寶寶可能肚子餓囉!
雖然,媽咪們總是希望能在固定的時間來哺餵寶寶,但是寶寶的食慾並不是固定的,可能在未達設定的餵食時間之前,寶寶就已經肚子餓的哇哇大哭了,但也有可能是寶寶感到「口渴」,需要喝些開水或果汁,建議家長可依照當天已喝過的奶量,來決定要哺餵奶水、開水或果汁。
★ 育兒妙招 ★ 如何調整寶寶的喝ㄋㄟㄋㄟ時間? 適用對象:三個月大以後的寶寶 想漸漸調整寶寶的喝奶時間嗎?專家建議,媽咪可以在一天當中,固定幾次餵奶的時間。假使寶寶在未達喝奶時間就開始肚子餓的哇哇大哭,媽咪可以先讓寶寶喝少許開水或果汁,等到喝奶的時間一到,才讓寶寶喝ㄋㄟㄋㄟ,如此一來,便能逐漸調整寶寶的喝奶時間,媽咪們也能獲得更多時間處理別的事務囉!
情緒反應2:媽咪,我便便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類似發出「ㄟ」的聲音。 B 剛開始的哭聲很大,之後逐漸變小,全身躁動不安、扭來扭去,臉有點漲紅,表情有點像“正在用力”的樣子。
當寶寶尿尿或便便了,髒髒的尿布都會讓寶寶感到不耐煩、不舒服而啼哭,所以這時候,媽咪不妨檢查一下是否需要更換新的尿布。只要讓寶寶感到乾爽、舒適,寶寶自然就會停止哭泣了。
情緒反應3:想撒嬌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中伴隨著類似發出「啊」的聲音。 B 大人一接近、抱起寶寶時,寶寶就逐漸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如果大人一走遠,馬上又開始大哭。
當寶寶想念媽咪的時候,便會發出這樣的哭聲,希望媽咪趕緊來抱抱她、哄哄她。時間點多半發生在媽咪要出門上班前、媽咪從保母家離開的時候、或是晚上睡覺前。
情緒反應4:我正在生氣!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尖銳、臉部漲紅。 B 狂暴式的嚎啕大哭,可能還會出現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當寶寶手中的玩具被搶走或掉下去、找不到媽咪時、不想讓你抱他的時候,便有可能出現這種狂暴式的大哭,手腳也會非常激動地揮舞。
情緒反應5:媽咪,我想睡覺了…!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聲類似「ㄡ啊」的聲音。 B 寶寶的手會開始揉眼睛、身體也會扭來扭去。
當寶寶開始想睡覺,卻無法靜下來睡覺的時候(譬如正在幫寶寶拍照、帶寶寶出去玩時),寶寶便會開始哭鬧,最常見到的是手開始揉眼睛,當您抱著寶寶時,會感覺寶寶的頭一直想往懷裡鑽,或是寶寶的身體會一直有往後仰的動作。
情緒反應6:想打嗝 觀察要點:發出類似「黑」的聲音。
當寶寶喝完ㄋㄟㄋㄟ或是吃完副食品的時候,您可以仔細聽寶寶是不是會發出類似「黑」的聲音。假使寶寶的脹氣非常嚴重,哭鬧聲中可能會帶些「ㄟ」的聲音。
情緒反應7:身體不舒服 觀察要點 A 哭泣聲:哭泣聲中帶有類似「ㄟ」的聲音。 B 哭泣當中,身體還會伴隨著發抖的狀況。 當寶寶聽到突發性的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可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之後逐漸變小,但是您會感覺到,寶寶似乎情緒不安,身體也容易躁動。 造成寶寶身體不適的哭泣原因可能有:身體不舒服ㄨ~~~~~~~~~~寶溝通 1. 脹氣 寶寶在喝奶過程中太過用力,造成太多空氣被吸入胃中,使得胃裡有氣泡、消化不良,因而造成脹氣,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
造成脹氣的原因,包括: (1) 因哭泣太久而吸入太多空氣。 (2) 奶洞過大或過小:奶洞過大或過小,都容易讓寶寶因為吸奶用力而吸到周圍的空氣。 (3) 便秘:有時因為大便阻塞在腸內,氣體排不出來而造成脹氣。 (4) 餵奶方法不正確。 (5) 以奶瓶餵食的寶寶,奶瓶中的ㄋㄟㄋㄟ喝完了卻沒被發現,因而一直吸入空氣。 (6) 食物引起:當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吃過多產氣的食物,也會造成脹氣。譬如蘋果、地瓜等等。
★ 育兒妙招★ 幫助寶寶減少脹氣、快快打嗝! <1.> 分批餵奶。 媽咪在餵奶時,可先讓寶寶喝點奶,接著讓寶寶休息一下,再繼續哺餵(期間不建議陪寶寶玩耍或是讓寶寶作太大的動作,避免發生吐奶!)。這種方式可以減緩寶寶喝奶的速度,減少產生胃脹氣,媽咪甚至可以等寶寶打個嗝後,再讓寶寶繼續喝奶。 <2.> 讓寶寶坐著,像暖壺般地,慢慢轉動寶寶的上半身。 寶寶的胃部和成人不同,寶寶的胃部就像個直立的清酒瓶,成人的胃部比較像個袋子。專家建議,寶寶喝完奶後,可以試著讓寶寶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接著先一手托住寶寶的腋下,一手扶著寶寶的頸部,接著原先托住寶寶腋下的手,再轉往扶助寶寶的肩膀,幫助寶寶的身體作畫圓的動作,這個動作比拍背排氣更溫和,適合無論怎麼幫寶寶拍背,都無法讓寶寶順利打嗝的新手父母。
2. 腸絞痛 「腸紋痛」,也就是大腸痙攣所造成的疼痛,經常讓小寶寶哭鬧個不停,甚至能夠持續哭鬧個1~2小時!因為時間長,且發生時間多在晚上~凌晨之間,因此常讓新手父母大傷腦筋、夜不成眠。
不過,醫學上至今仍無法準確預測寶寶哪時候可能會發生腸絞痛?或是哪些寶寶比較有可能發生腸絞痛? 李春銘醫師則表示,腸紋痛有時是一種嬰兒中樞神經尚末發育成熟所造成,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腦部就會日臻成熟,這種腸絞痛症狀也就逐漸消失了,家長無須太過憂心。
如果寶寶平日餵食正常,晚上卻經常大哭不止,雙腿彎曲、腹部摸起來腫種硬硬的、臉部泛紅、表情扭曲,連續好幾天都發生在晚上到半夜之間,寶寶就有可能是腸絞痛的狀況了。
可能發生腸絞痛的觀察要點: 觀察1. 不會因為餵食或抱抱所帶來的舒適感而減輕。 觀察2. 身體一直扭動,還會縮起來,發出類似「哼」的聲音。 觀察3. 哭鬧聲中伴隨尖叫,有點像是打針後的哭鬧聲。 觀察4. 哭鬧聲屬於一陣一陣的。
3.腸套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文理醫師表示,腸套疊大多發生於六個月~十二個月大之間的寶寶,寶寶常因為有突發性、間歇性的腹痛而哭鬧不止,好發於冬季,或是寶寶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腸胃炎之後。腸套疊的臨床症狀有三:嘔吐、腹部有硬塊及像草莓醬般黏的血便。假使家長發現寶寶出現其中狀況之一,得趕緊送寶寶前往就醫,避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為什麼寶寶一到晚上就大哭不已? 楊文理醫師表示,初生嬰兒剛離開母體溫暖而舒適的子宮,要適應外界獨立的生活,常會有些暫時性的不適應感,因而容易在晚上啼哭,大部分的寶寶在長大一些後,夜晚啼哭的狀況便會逐漸改善。
不過,寶寶啼哭,也是嬰幼兒正常運動之一,哭泣本身並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任何後遺症或是不良影響,家長反而得注意寶寶哭泣的原因,是否因為身體不適而發出的警訊。
其他可能造成寶寶哭泣的原因: A:外界的刺激 有些寶寶對外界的刺激,如亮光、聲音,或不同的味道相當敏感。在環境改變時,例如從醫院回到家裡,會顯得哭鬧不安。 B:寶寶只吃到前奶 吳秀美護理師表示,如果哺乳媽咪在寶寶尚未喝完ㄋㄟㄋㄟ時,就將寶寶抱離乳房,要他吃另一側乳房,這可能會讓寶寶吃到太多前奶,而沒有吃到足夠的後奶,所以會比較沒有飽足感、容易餓,也會因此而不開心的哭鬧了。 C:媽咪吃下的食物 藉由母奶影響寶寶情緒 醫學研究指出,當媽咪吃下比較燥熱的食物或是辛辣的食物,哺餵母乳時,寶寶的情緒有可能會比較煩躁呢!譬如說,假使一天當中,媽咪飲用了過量的咖啡、茶,或是可樂,這些飲料中的咖啡因便有可能藉由母乳,對寶寶造成影響。如果母親吸菸或是服用其他藥物,寶寶的情緒也會容易顯得焦躁不安!
哭泣代表的紅色警戒! 當寶寶哭鬧期間也出現了以下的症狀,可能代表寶寶身體不舒服,所發出的紅色警戒!這時候,還是建議您趕緊帶著寶寶讓醫師檢查吧! 1. 持續性的呻吟,長達數小時的呻吟和微弱的哭聲。 2. 尖銳刺耳的哭聲。 3. 出現綠色或黃色的嘔吐物時。 4. 排便習慣改變,譬如出現拉肚子或是大便中有血、便秘的時候。 5. 餵食中,寶寶不停地扭動身體表情出現扭曲,寶寶即使吃飽,還是繼續哭鬧。 6. 體溫異常,譬如體溫高於38℃或是低於36℃。 7. 寶寶的情緒出現持續性的焦躁不安。 8. 昏睡,譬如睡眠時間將近於平常的兩倍。 9. 囟門隆起。
{{{8招 安撫寶寶不再哭!}}} 1. 讓寶寶吸吮奶頭或是安撫奶嘴。 這些方式主要是想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假使您在公眾場所,不好意思寬衣解帶,那麼安撫奶嘴便會是不錯的選擇。
2. 輕聲和寶寶說話。 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寶寶的頭、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柔聲的和寶寶說話,都能有不錯的安撫效果。寶寶最喜歡的聲音是媽咪溫柔說話的聲音,輕輕柔柔的語調,絕對會比以命令式的口氣來的有效許多!
3. 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 國泰醫院產房護理師吳秀美表示,這個動作主要目的是為了仿造寶寶在子宮中的環境,增加寶寶的安全感。寶寶尚在子宮裡的時候,當寶寶受到驚嚇,手腳可能會因為驚嚇而抽動一下,但是因為子宮的大小有限,寶寶的手腳總是會觸碰到子宮壁,而寶寶習慣了這種被狹小範圍包圍住的感覺,因此當寶寶出生後,為了延續這種感覺,護理人員都會建議媽咪在家中也能試著製造類似的環境,減少寶寶的不安定感。
如何將寶寶包起來呢? 正確的包法,不僅能讓寶寶感到舒適、有安全感,更能幫助媽咪安撫寶寶不安定的情緒! 準備用品:大毛巾或浴巾1條 步驟: 步驟1:將大毛巾折起1/4。 步驟2:左邊先往下折出一個三角形。 步驟3:將寶寶平放在毛巾上,毛巾頂端要在寶寶的頭頸交接處。 步驟4:將寶寶的手臂收攏,毛巾的右角往左邊,先折出一個小三角形。 步驟5:將右邊剩下的毛巾往左邊整個折過去。 步驟6:把毛巾收到寶寶的身體後面。 步驟7:將下方的毛巾往上折起來,讓毛巾剛好蓋住寶寶的頸部。 步驟8:將左邊的毛巾往右邊折過去。 步驟9:最後,將下方的毛巾往右邊對折上去即可。
☆小編建議☆ 在家中或外出,只要一塊長形的布,都可以當成包巾使用。家中隨手可取得的大浴巾或是薄毯子,也能當成包巾使用。外出時,市面上販售的長形包巾,不僅方便調整長度,寬大的面積,更可以完整包覆住寶寶,因此,深受許多媽咪的喜愛!
4.讓寶寶躺在搖籃中。 輕微、有規律的搖晃,對寶寶也有安撫的作用!
5.播放輕柔音樂給寶寶聽。 科學研究表示,當媽咪播放在懷孕期間常聽的音樂給寶寶聽,似乎就能幫助安撫寶寶不安的情緒!其原理可能是因為,當寶寶聽到這些音樂,便會想起自己尚在媽咪子宮裡的情形,無形中讓安全感增加,原本焦躁的情緒也就逐漸平靜下來了。
6.抱著或用娃娃車帶寶寶外出散步。 當寶寶哭鬧不安時,就帶著寶寶外出散散步吧!看看行人或呼吸點新鮮空氣,也能讓寶寶開心一點呢!
7.幫寶寶洗個熱水澡吧! 自古以來,泡澡便有舒緩身心的功效,對寶寶來說,也有相同的助益!媽咪可以使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讓寶寶泡泡熱水澡,也能安撫寶寶的情緒!不過,泡澡後的保暖工作可得更加注意,免得小寶寶感冒囉!
8.幫助寶寶排氣。 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幫助寶寶腸胃蠕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一些規律而單一的聲音或動作,也能幫助您安撫寶寶哦! 1. 將寶寶直立抱於胸前,讓寶寶的頭靠著您的喉部,一邊輕搖,一邊輕輕說話 (由爸爸來做,效果更佳!理由是因為男生說話時,喉嚨的喉結振動,似乎對某些寶寶也能造成令人訝異的安撫效果!)。 2. 讓寶寶臉朝下,身體趴在大人的手臂上,輕壓寶寶的胃部。(天氣較冷時,手掌要記得先搓熱,才不會造成反效果!) 3. 大人坐著,寶寶同2.的姿勢,趴在大人的大腿上,以手輕按摩其背部或輕拍其臀部。
因為寶寶的個性不同,各家安撫的手法也會各有妙招!畢竟想瞭解寶寶的語言,還是得下功夫好好研究一番呢!多點耐心和包容,您也可以聽懂寶寶的語言,讓寶寶更愛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