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前幾天豬弟發燒。讓豬弟麻有夠擔心。所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各位媽咪


 


一般的發燒,對腦部通常不會有任何損傷,但有約3~5%的幼兒,會因發燒而引起痙攣,但預後都很好,很少有後遺症,除非溫度超過


  了許多常見的兒科感染病,其內容主要是針對一般大眾,讓家長對處理和照顧發生感染的嬰幼兒,有較正確認識及方法,到此將告一段落,接著將為讀者介紹二篇與感染病有關的常見問題,第一就是發燒;第二就是抗生素的使用,做為此系列的結束。


 



1.發燒的定義

  發燒是兒科病人看診的常見原因之一,也是家長最焦慮的問題。人是溫動物,在正常情況下,身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平均37C,一般在36.1C至38C之間,雖然早晚體溫有些微變

  通常早晨體溫較低,傍晚時體溫最高。發燒的定義是以肛溫超過38C、口溫超過37.8C或腋溫超過37.2C為標準。


 



2.為什麼會發燒

  人體引起發燒的機轉,主要為產熱過多或身體無法散熱,或兩者同時存在。而引起發燒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感染,當微生物侵入人體,可以引起身體產生一系列免疫反應,其中白血球可以產生一些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讓位於腦部的控溫中樞-下視丘將溫度的設定點產生改變。

  這時身體會產生生理變化,首先週邊血管會發生收縮,使散熱減少,這時四肢摸起來就會有冰冷的感覺,同時身體的肌肉開始收縮,也就是發燒前的冷顫現象,讓熱產生增加,接著體溫就開始上升,引起發燒。


  過一段時間,當溫度設定點開始下降,身體週邊血管擴張,產生排汗,溫度便慢慢下降,如果感染持續存在,這樣的體溫變化就會交替出現,直到感染結束為止。除了感染以外,另外如


  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也可引起發燒;其化因外界環境溫度過高、身體排汗功能喪失或因麻醉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也會造成發燒。


 



3.如何量體溫才正確

  量體溫前,需將溫度計的溫度甩到37C以下才可使用;傳統量體溫有三種方式,5歲以下的幼兒可以量腋溫、肛溫,通常量腋溫需夾在腋下4分鐘,量肛溫則需放入肛門內2.5公分左右,維持2分鐘。5歲以上的孩童若能合作則可以量口溫,置於舌下嘴巴緊約3分鐘。

  目前已有更方便的耳溫槍可以量體溫,但在新生兒期,耳道較小,使用的耳溫槍必須合適,另外耳道內如有耳垢,也會影響溫度的測定;耳溫槍通常可以將度轉換成肛溫或口溫的溫度,約3秒鐘即可判讀,非常方便。


 



4.發燒對人體有無益處

  利用動物如兔子、魚等做試驗及在寶驗室中所做的試驗發現,若超過37C,在較高的溫度下,可以讓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將降低,使疾病嚴重度降低,死亡率減少;同時在較高的溫度下,人骿的免疫功能也會加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另外發燒也可以讓人感覺疲倦,而會休息以恢復體力;還有發燒也是有警訊的作用,讓人知道出了問題,會去看醫生,儘快解決問題以免耽誤病情。

 



5.發燒對人體有無害處

  一般的發燒,對腦部通常不會有任何損傷,但有少部份約3~5%的幼兒,會因發燒而弔起痙,姅但預後都很好,很少有後遺症,除非溫度超過41.7 C 時,才會對腦部產生影響。因此,發燒其實對人體還是利多於弊。

 



6.照顧發燒的嬰兒

  如果發燒溫度在38.5C以下時,不需要太過緊張,這時可以使用冷氣或電扇,或改善室內空氣的流通,使室內溫度降低{豬弟吹冷氣@@};另外在發燒時,也可將嬰幼兒衣服減少或打開,使熱容易散掉,但在發燒前如有冷顫的情形,則可以蓋一層薄的毯子,減少不舒服的感覺,有時也可使用冰枕或冰袋,放在腋下或腹股溝大動脈經過的地方以降低體溫

  如果病童之前曾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可以在發燒初期,體溫尚末超過38.5C 之前就使用退燒藥。當發燒超過38.5C且有不舒服的感覺,或超過39C時就可以使用退燒藥物;目前較少使用阿斯匹靈類的退燒藥,因為有時可能會引起雷氏症候群。


  退燒藥物大部份以口服為主,每4小時可以服用1次 {護是跟我說6小時};目前也有肛門栓劑的劑型,使用在嘔吐或不顧意吃藥的嬰幼兒比較方便,且作用也比較迅速,是另一種選擇。


 一般退燒藥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通常不會使體溫完全降至正常範圍,只要感染仍然存在,藥效一過,體溫立刻又會上升。一般不建議同時使用多種退燒藥物,或使用注射型的退燒藥,以免發生體溫過低,反而對病童有不良的影響。


  當使用退燒藥物30分鐘後,體溫仍然很高時,也可以使用約40C左右的溫水擦拭身體或洗澡,也可以使體溫下降,但切記不可在使用藥物前做溫水拭浴,或使用酒精及冰水拭浴,這樣會讓嬰幼兒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過一會兒,溫度會升得更高


 



7.什麼情況下的發燒需送醫治療


































當有下例情形的的發燒需立即送到急診室求診
1.小於2個月以下的嬰兒。
2.發燒超過40.5C以上。
3.伴隨有無法安撫的哭鬧不安時。
4.嗜睡、神智不清。
5.合併有抽筋。
6.病童有頸部僵硬。
7.身體皮膚同時出現有紫斑。
8.呼吸困難,發紺。
9.精神不佳,活動力差。

 
































有下列情形則可至門診求診
1.2~4個月的嬰兒。
2.2歲以下的幼兒,體溫介於40~40.5C之間。
3.小便時會產生疼痛現象。
4.發燒已超過3日以上。
5.沒有明顯症狀的發燒。
6.退燒24小時之後,又開始發燒。
7.有熱痙攣的病史
8.家長對病童的發燒感到不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超愛豬弟 的頭像
    超愛豬弟

    超愛豬弟的部落格

    超愛豬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